WFU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類帕尼尼三明治 without panini press

緣起【Chef 五星主廚快餐車】。

看了 N 遍,雖然未曾從頭看起,餐車這部分倒是每次都有看到,卻直到昨天,突然注意到了古巴三明治,事實上是注意到 “壓烤麵包” 這個動作。
想起很久以前(應該也有 10 年了吧),在電視上看到廚師 Bob Blumer 用熨斗烤三明治,當時就覺得很有意思,想介紹給外宿的老弟:

「你住的地方有熨斗嗎?」好奇地詢問。
「有。」簡短地回答。
「那可以用熨斗來烤三明治!」興奮地分享。
「我有烤箱。」鎮靜地回應。

想起那段對話還是覺得很 4 格漫畫。

想必老弟應該是沒有那樣實驗過,而我也只給建議沒動做。然而這回,又燃起興趣。
上網搜尋,的確有這一回事。後來又進一步發現,不用帕尼尼機器做帕尼尼 (without panini press)。看來,好吃三明治的秘訣就在 press

類帕尼尼三明治 - 依舊,利用家裡現有的設備和食材進行。


食材 -

  • 麵包 - 麵包機做的鬆軟吐司 (我個人不愛,但是現有的)
  • 肉類 - 元宵節小過年晚上吃剩的雞肉、豬肉、雞捲
  • 醬料 - 台東池上的大陸婆婆麵食館的柚子辣醬、義大利葡萄酒醋 (純憑感覺亂混,想帶點烤肉醬汁的感覺)
  • 蔬菜 - 紅蕃茄
  • 起司 - 家裡只有條狀的乳酪絲
  • 油 - butter (塗油的面要朝下,料要放在沒有塗油的面。擺料進行到一半,及時修正)

器材 -

  • 本來很想用不可控溫小烤箱頂上的小鐵盤,因為烤盤上有條狀紋路,但下鍋前最後一刻還是放棄,改用炒菜鍋子,雖非平底鍋,至少圓形底盤部份是平的。
  • 壓力部份,利用乾淨的鍋蓋放上不鏽鋼保溫瓶

時間 -

  • 每面烤 5 分鐘後再翻面烤 5 分鐘。

成果 -

  • 不錯吃啊!哈,比 成就感勝於口感 還好,畢竟,組裝三明治怎麼可能失敗?哈!
  • 不過,喜歡這樣經過壓力烤的三明治,口感勝過烤好麵包再塗醬組裝或組裝完畢直接進烤箱,因為麵包食材更加融合一體

心得 -

  • 首次嘗試製作壓力三明治,幾乎沒有 1 樣是正規的。不過,可以利用既有的東西製做餐點,還是非常滿意,尤其是醬汁搭配各樣混搭肉還包括雞捲,自己想起來就覺得妙。
  • 若要說到優化,首推麵包,研究看看較紮實的。


press 壓力,好吃的秘訣。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元宵節快樂實驗湯圓

也想來個五行湯圓,可是白白胖胖的湯圓早已搓好,只能想想後製辦法,上色。

湯圓冰淇淋。

考慮用食材上色,且是家裡現有的,因為懶得出門,所以只能割捨甜菜根。

紅色打算用蔓越莓加白蘭地打汁,或番茄打汁
綠色用蔬菜
黃色,打算用黑糖水,因為昨日朋友看到照片誤以為是地瓜圓
至於黑色,第 1 直覺想到醬油,呵,說不定鹹鹹甜甜也對味,不過還是有在想其他可能性。

後來,就在做瑜珈的時候,綠色,突然靈光乍現,想到那支薄荷香甜酒。於是香甜酒就是這次五行湯圓的主軸。
想像再配上桂花蜜,有酒有蜜,桂花酒釀豈不就是這個概念!越想越興奮,巴不得立刻動手。

薄荷香甜酒、白蘭地櫻桃香甜酒、覆盆子鄉甜酒、卡魯瓦香甜酒
(左下起)薑黃、蕃茄+蔓越莓+白蘭地亂混、黑糖水、黑咖啡

實驗結果,大抵只有黃綠行(黃力行?黃燈綠燈行?好冷啊!)且需要浸泡很久才行。
昨日被誤以為是地瓜圓的黑糖水,今日卻沒反應,難不成要熱的才有效果?
紅色,其實也不易上色,幸好沾得上汁渣,勉強湊個色 :)
雖然上色試驗不算大成功,但還是很有意思,尤其是湯圓搭配冰淇淋,口感上很滿足。看來冰淇淋裝飾,也大大有得玩了 :D

印象五行湯圓冰淇淋。

五行,下次務必在事前先執行。
至於色彩,哈,有了這次實驗,選擇性突然大增。

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鍋烤手作司康,搭配手作桂花蜜和果醬。

同樣是參照網路上各家的食譜和方法,綜合成無泡打粉、無酵母、有加蛋,採用鍋子烤餅。

成品沒有鬆軟,有點像餅乾,但是 OK 啦。或許能吃的成就感超過口感,勝過一切吧 ^.^ 況且如果第 1 次做就完美,那我豈不是天才?那就太不像我了!

不過,對於不完美,我還是有心得 (雖非天才,至少知道要改進)

問題 & 改善:
A. 冬天 + 冰箱取出的食材 + 冰冷的雙手,種種原因似乎都不太可能導致溫度過高的問題。
B. 承上,於是奶油和麵粉似乎沒有融合得很好。
C. 承上,由於融合欠佳,導致過度揉捏,產生筋性?!
D. 麵糰切得不夠厚?!

鍋烤 手作司康餅乾。

2016 年 1 月 10 日,台東池上。
透早漫步大坡池。走著走著走了出去,看到有人正細心地在剪桂花瓣,釀桂花蜜。
女主人熱情地邀我入坐,我主動提出幫忙意願。
我坐在屋外的庭院,冬日暖陽朝氣地斜角灑進,手上做著芳香細活,耳裡聽著手機透過喇叭傳送出的各類型音樂,偶爾抬頭眼望前方寬廣的田園和起伏連綿的遠山,偶爾遊客單車從前方路上經過,多麼舒服愜意的晨間時光。時間似乎可以就此暫停
可惜我沒有幫上太多忙,因為速度太慢,可不是因為貪戀美景,而是生手加粗手,真是不好意思。
離開前,女主人還是幫我剪好的桂花加蜜裝瓶,讓我帶回家。

用作今日午茶司康的果醬,正好!

手作桂花蜜 @池上錦園村 146 號。

這是居遊池上夥伴阿綱贈與的道別禮物,手作柚子茶果醬。也拿來搭配今日的司康,幸福也。意者請洽 阿綱手作廚房 :)

阿綱手作果醬,真材實料。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用冰淇淋做蛋糕

第 1 次,烘焙雙實驗:
A. 沒有溫控的小烤箱
B. 用冰淇淋做蛋糕 
算是成功啦。

fun cooking 依舊秉持用家裡現有的食材實驗料理。
其實,冬天吃冰淇淋並不會冷,很 OK 的。話說之前冬日遊北京,最愛來支小 m 的霜淇淋,感覺粉幸福的。
不過,想吃熱冰淇淋的時候,就是玩料理的時候。

食材:冰淇淋、麵粉、鹽,基本上到此即可 (家裡沒有泡打粉)。不過我還花俏地加上蔓越莓乾以及一定要的君度橙酒 :D

很有感覺的居家下午茶,好自在!自給自足,很滿意 :)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1 日 3 餐 - 洋芋片歐姆蛋 番茄洋蔥年糕濃湯 白蘭地紅茶

早安!洋芋片歐姆蛋。 

Good Morning!potato-chip-omelette.

因為洋芋片太鹹難以入口,所以想拿來入菜。網路上搜尋,還真的有。於是參照各家做法,再依自己喜好融合、添加。That's it. Not bad.




午安!番茄洋蔥年糕濃湯。

Bon Appetit!Tomato-onion-garlic soup with Ningbo rice cake.  
今日午餐的重點就是清除春節剩下的寧波年糕。
本來打算做味增湯,海帶、魚乾基本之外,想再加點蔬菜。
翻出冰箱剩有的洋蔥和番茄,又疑惑這 2 樣食材沒有過油會好吃嗎?
結果就變成番茄洋蔥湯。年糕的黏性應該也可以取代麵粉勾芡吧。於是就這樣囉。
還不錯,有奶油香、番茄酸、年糕Q :)


白蘭地大吉嶺紅茶

不習慣單飲白蘭地,喜歡搭配紅茶合飲。在杯中先置入酒,再沖入熱紅茶,我的冬日暖心聖品。
再配上焦糖煎餅(杯蓋餅)或草莓巧克力,絕搭。
撫慰人心啊!




心血來潮佐歐、亞、非音樂。

在電視看到衣索比亞,於是想聽點異國風味的音樂。
又想起了愛沙尼亞帶回來的 CD,卻始終忘了放在哪裡。
就是右上角這張,記憶模糊的封面以及薄得似紙的 CD,終於讓我看見你了。得好好記得你的模樣,不再錯過你 ^.^
 (話說,愛沙尼亞文還真讓人無頭緒,看著歌詞,除了第 1 個字,之後全部跟不上,不知唱到哪去了。得來研究一下基本概念。)


料理 Fun Cooking,最大的樂趣和成就便是垃圾變美食。把不想吃、不好吃或剩餘的食材,翻轉玩成不錯吃、甚而很好吃的餐飲,沒錯,飲料也是 !

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山巒層層 白帽蓋頂

2016-02-13
正午時分,書桌前 1 點鐘方向,天空濛濛,但可以看到山巒層層,還有白帽蓋頂!究竟是?
假想是雪山...
宅在都市裡的幻想 --- 如果沒有這些高樓遮擋... 多好!

(2016-02-14 註:是雪山!真的是雪山!!不是無知者的假想,太感人了)

2015-02-22
印度錫金培林(Pelling Sikkim)。清晨旅館望雪山,Kanchenjunga 干城章嘉峰,世界第 3 高峰。


2015-12-22
台灣台東縣池上鄉。近晚時分, 田野山巒交織而成 無遮蔽的自然美天際線。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北竿芹壁 鏡沃小吃部 & 雲記書齋

想念 1 個地方,很多時後是「人」的因素。不是都說,人是最美的風景!

這幾天看到馬祖元宵擺暝的訊息,想起前年夏天的馬祖行,尤其是北竿,因為在那裡有和在地人互動,所以特別想念。

芹壁鏡沃小吃部的陳弟弟 - 令人讚嘆的專業非職業
近午,我們在芹壁村遇到鏡沃小吃部的陳弟弟,有請帶路去他們家吃午飯。一路上,弟弟很專業地跟我們介紹沿途的景點。在他的解說下,讓我免於走馬看花。弟弟的指引和解說實在很到位。我的漿糊腦袋記不得所有的內容,但弟弟的專業卻非職業化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除了景點和文化,陳弟弟堪稱職業的興趣是烹飪。早上已先到馬祖 2 青年民宿做早餐給同學吃,我們午餐後,又熱情地教我們做黃金餃,既認真又有架勢。我很喜歡弟弟對自家餐飲和自釀老酒的喜愛和信心,還有帶我們看自家現採現煮菜園的心滿意足。

雲記書齋 - 誤闖中 驚艷
我們跟著陳弟弟的步伐,竟不知情地闖入民宅,雲記書齋。原來是書齋主人陳老師急著要趕飛機去台灣,招喚弟弟幫忙清倉家中的食物。老師本來要關門了,看到弟弟後面跟著的我們,說道,不好意思,沒時間招待,請我們自便,泡茶、休息皆可,離去時請把門帶上即可。

難得可以參觀民宅(非民宿),一定不能放棄機會。吃完午飯後,陳弟弟便領著我們到陳老師家,照樣是帶著我們上上下下參觀,並逐一地向我們解說介紹,真的就和馬祖資訊網上介紹的一樣 芹壁雲記書齋 (圖文詳見click)

書齋內觀,一整個就是 琴 棋 書 畫 茗。據說老師偶爾也會騎著單車晃北竿,非常令人嚮往的環境和生活。

芹壁 29 暝 - 龍角峰祈夢心願
對了,在馬祖 2 青年民宿聽到在地青年(好像是台電職員) 1 樣特別的習俗,就是農曆正月 29 日的祈夢活動。隔天,我們就往上散步到了龍角峰看看。可是現在,此時此刻,我卻忘了這張祈夢卡怎麼來的?莫非只是夢一場?應該是自由拿取的吧!

2014 年 6 月首次造訪馬祖,聽說北竿元宵節非常精彩。可惜隔年 2015  因為去大吉嶺而錯過。那 2016 呢?

想念陳弟弟、雲記書齋、老酒麵線、芹壁,以及曾經在馬祖的相遇......

雲記書齋。鏡沃小吃部。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赫拉巴爾的布拉格啤酒館大曲道賽 --- 來自《過於喧囂的孤獨》

同 1 本書,不同時後閱讀,總有新發現。

之前在「看赫拉巴爾喝什麼啤酒---重讀《過於喧囂的孤獨》」(click) 這篇文章中得知作者和啤酒。日前再重讀時,才赫然發現到「障礙滑雪大賽 Slalom」。


以大曲道滑雪概念挑戰喝啤酒速度,很喜歡這個點子,甚而找出英文、捷克文版本,很想確認每 1 家酒館的名字,很想逐一朝聖。


今天的收穫就是,認識了幾個捷克文字,包括 Pivo。同時也小小小了解一下東、西、南斯拉夫語系,波羅的海 3 國語系......,也新認識 1 個地名 Libeň,作家 Bohumil Hrabal 居住的布拉格區。

另外,在「Hrabal Pub Crawl」(click)這篇文章中發現到,倫敦也有同樣概念的地鐵酒吧大賽!

很久以前也在電視上看過,在南非,乘坐小筏,順著河流,1 家又 1 家,酒莊品飲。

喜歡《過於喧囂的孤獨》,單純喜歡咀嚼書中的文字以及其對書的愛戀,甚而連作者和書名原文(或英文)都不太認識。每每說到這,都會想到那年......

在 Jaisalmer 往 Delhi  的火車上,遇見來自布拉格的無國界女醫生。知道醫生來自捷克,便很高興地想跟她說我很喜歡他們的 1 位作家。醫生立即接話說Milan Kundera」。

這時的我才驚覺,自己根本不知道作家的名字(包括中文翻譯),書上似乎也沒撇見過英文書名... 
我的腦海裡快速掃過一本又一本...
過於喧囂的孤獨... 怎麼說?
Pearls... 然後呢?
醫生又猜「Kafka」。(oh no... 倒是,原來卡夫卡也是捷克人啊... )
我又努力地想著書,試著譯 I served...
「Hrabal」醫生說道。

YES!雖然我不知道作者的確切名字(怎麼拼),但醫生發的音應該就是書上掃過的名字,你懂這狀況吧!? 

總之,醫生太厲害了!而我,再多看多寫幾次,終究,等到前往朝聖時,應該會記得的,我想 :) 

真是 1 段難忘的火車旅程插曲啊,當天 2011 年 12 月 10 日傍晚的火車,在毫不知情地狀況下,見證月全蝕!

*** 書摘 ***
(布拉格啤酒館)障礙滑雪大賽 
我們將從霍夫曼酒店」開始,在那裡喝 1 杯啤酒,然後穿過下 1 個目標「弗拉霍夫卡酒店」,之後是「小角酒店」,從那裡出來一路下滑到「失守衛酒店」,之後直闖「米萊爾酒店」,然後到「紋章酒店」,每一處只叫 1 杯啤酒,以便節省時間去闖下 1 個目標「雅羅米克酒店」,之後去「拉達酒店」,喝 1 杯啤酒之後馬上開路,轉移到「查理四世酒店」,隨後直線下滑,筆直來到「環球快餐店」,之後放慢滑速,穿越下 2 個目標「豪斯曼酒店」和「啤酒廠酒店」,從那裡出來跨過電車軌道到「瓦茨拉夫王家酒店」,接著通過下面的目標「普基爾酒店」或者「克洛夫達酒店」,之後我們還可以越過「投達酒店」和「水銀酒店」,直奔勝利標前面的最後 1 巴摩夫卡酒店」或者「肖萊勒快餐店」,末了,如果時間來得及,整個障礙滑雪大賽將在「霍爾基酒店」或「羅基察內酒店」告終。《過於喧囂的孤獨》(p.124)
   
The Grand Slalom (of Prague Taverns)
We'd start off at the Vlachovka and move on to the Little Horn, then down to Paradise Lost and then to Myler's and the Coat of Arms, and at each place we'd order only one large beer, because we had to have time to make it to Jarolimek's and Lad'a's and round the bend to the Charles IV and, after a detour to the World Cafeteria, we'd go over to Hausmann's and the Brewery, and then across the tracks to the Good King Wenceslas and on to Pudil's or Krofta's, and finally Douda's or the Mercury before coming into the home stretch at the Palmovka or Scholar's Cafeteria, and if it wasn't too late, we'd cross the finish line at either Horky's or the Town RokycanyToo Loud a Solitude

 (Pivo) Veliký Slalom 
že začneme jedním pivem u Hofmanů a pak projedeme brankou na Vlachovce a pak Na růžku, pak pěkně dolů na Ztracenou vartu a pak projedeme brankou u Milerů a pak k Erbu a všude si dáme jen jedno velké pivo, abysme měli dostatek času projet brankou u Jarolímků, a pak jedno pivo u Ládi a hned zahnout ke Karlovi Čtvrtému a pak sešupem dolů do automatu Svět a pak už zpomaleným tempem projet brankou u Hausmanů a u Pivovaru, pak přes koleje ke Králi Václavovi a pak projet brankou u Pudilů neboli u Kroftů a pak můžeme ještě projet brankou u Doudů a u Merkuru a dojet na cílovou rovinku na Palmovce anebo v automatu u Schollerů a eventuálně, když bude čas, tak celej ten slalom zakončit buďto u Horkých, nebo U města RokycanPříliš hlučná samota

2016年2月10日 星期三

池上直覺 --- 居遊池上撰文

【寫在前面】
池上直覺,是 1 個很好聊天的地方,更精準的說是很好的聊天對象,無論是小伍或 Carol。
從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想法中,可以獲得很多能量,也很佩服他們的貢獻和願景。

聊到當兵前從事過的多樣勞力工作,旁人嘴裡說的底層工作,小伍只覺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讓我想起從事過多樣基層工作,喜愛生活在勞動人民中的捷克作家赫拉巴爾 (Bhoumil Hrabal)。也讓我領悟到,世界上有各式樣的生活可能性,不是僅有自己慣用的單一角度。

總覺得,身在冰冷快速的數位時代裡,“面對面的聊天” 是非常難得的奢侈,而池上直覺就是這麼 1 個讓我感到非常有溫度的地方。


* * * * * * * 

直覺溫度
池上直覺,低調地隱身,或者該說是自然地融合在福文社區的一排傳統房舍中。如果不特別留意,或是沒有被趴在門口的大型黃金獵犬給吸引住,你可能很容易地就會錯過這 1 個地方,1 個充電的地方

小伍和 Carol 2014 9 月從北部移居池上,是池上的新住民。池上直覺是 2 人共同打造的居住小窩,也是開放給客人歇腳的甜品小食堂。有時候,也會變身成 1 個旅人借宿的窩、1 個避難所。在你茫然無助,不知何去何從時,來吧!來直覺充飽池上的能量。或許你就會找到新的方向,重新再出發。

直覺情侶
當兵前的小伍,嘗試過各式樣所謂的底層勞力工作。有什麼就做什麼,沒有太多思考。退伍後,小伍進入婚紗公司擔任攝影助理,從零開始跟著師父學習。然而當兵前得過且過的性格依舊存在,沒有上進心和學習心的態度,讓師父忍不住開口要小伍做抉擇,「若選擇離開,公司給你 1 個月的時間和薪水去找工作;若選擇留下來,就要認真用心學。」師父的話打醒了小伍,第 1 次開始認真思考。決定,好好學習。

攝影讓小伍有了專長,也開創了事業,更重要的是跟著師父學習到的觀念和態度。



面對產業變化以及自己的下 1 段人生,小伍又開始面臨思考。此時,在澳洲的朋友邀小伍前往幫忙,而這個機會剛好可以讓自己放空 3 個月,歸零。沒想到這一去,看到澳洲的簡單、純粹、生活,大受震撼,正好就和小伍所嚮往的,且和想像的一樣。原來生活真的可以如此簡單。

女友 Carol 和小伍一樣,也是嚮往純粹的簡單生活,於是 2 人一起移居池上。是共識也是快樂的決定。

從小 Carol 都聽從家人的建議,念師範學校,選讀特教科系。順利完成學業也完成父母的心願之後,Carol 決定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對於偏鄉生活,做父母的必然會擔心和勸阻。Carol 和父母溝通,讓他們知道由於自己聽從建議,已有專長和穩定的工作。當老師,哪裡都可以教,偏鄉不是問題。在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放心後,自己也開始邁向嚮往的生活。

現在,Carol 依舊在偏鄉學校擔任特教老師,小伍依舊持續接攝影案子,只是基地移到了池上,卻不成問題,因為攝影是全台跑透透。

直覺思想
大多數人都想趁年輕努力賺錢。等存夠了錢再退休。但究竟幾歲算年輕?多少錢才算夠退休?

在池上,很多商家晚上 7 點就打烊。對於池上人而言,錢,夠用就好,不需要因為長時間營業,而失去自己的時間,影響生活品質。人生,不在賺更多,而在過生活。這是小伍和 Carol在池上見識到,也是心目中的有品質生活。

直覺情侶說,「在池上,就是強迫你放空。」2 人一致認為,人生,不該因工作煩惱,而是為生活思考。嚮往簡單的生活,不該是艱難的目標。放不下,成不了事。

小伍說,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是精采,沒有遺憾,想做的都有去做,而非閉上眼睛之前的那一刻,回顧自己的一生,竟然只有工作。

不到 40 歲的小伍和 Carol,現今已在池上過著退休般的生活。嘴裡說著退休的 2 人,腦子裡卻裝載許許多多想做的事以及滿腔的熱血,一點都不像是退休 --- 或者這才叫退休,讓自己遠離盲忙庸碌,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做更多想做的事。人生 “退休”才開始。

直覺藍圖
擁有攝影專才的小伍,希望能像自己喜歡的攝影作品一樣,用影像,有溫度地記錄池上的人事物、隨想、生活故事。同時,也非常樂意盡己所能協助一路辛苦經營的劇團。

Carol 希望能發揮所學的特教專長,把握幼兒 0-3 歲的黃金時期,給予輔導、照顧,有時間多關懷身心障礙和弱勢族群。Carol 說,很多時候,有問題的不是小孩,而是家長。希望盡早的主動關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悲劇發生。

直覺情侶 2 人還希望未來能成立流浪貓基金會,因為池上的流浪貓實在太多,光是自家的 5 隻貓中,幾乎一半是流浪貓。情侶兩希望直覺未來能有能力撥出小食堂的部分盈餘,用來進行流浪貓的防護性結紮和食糧照顧。

另外,2 人也將一起參與福文村的營造,希望能發展成 1 個共創經濟與分享的互助社區。從社區開始醞釀,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結合,進而帶動池上更多地方或社區。

至於直覺的甜點,當然還是要繼續下去,因為自己愛吃也希望能和更多人分享。最終目標是希望可以從現在的副業變成未來的主業。

直覺甜品 (&自製滷豆乾)


My name is Luka.


愛抱抱的 Leo.


新力軍 元旦。


It's Lina.


酷酷的 Migu.


Nice guy Ichilo.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喜丹卡露工坊 --- 居遊池上撰文

【寫在前面】 

在巴奈和馬躍的身上真正體驗到到阿美族的熱情。每次和他們一家人一起吃飯喝酒聊天,總是非常歡樂。大多時候我們都是聽眾和學習者,聽著他們詼諧逗趣的言談,同時也學到很多生活常識,不僅是書本裡的知識,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腦海浮現出《底層的珍珠 Pearls in the Deep》這幾個字,也是 1 本書。作者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 在此書前言寫道:
...... 體驗震撼人心的事件,觀察人們心靈深處的顆顆珍珠...... 在他們的心上,我看到了用鑽石鑚刻的哲學家們所思考的東西...... 在那裡,人們用母語交談,,創造新的詞彙,使行話俚語更精確,還編造新的神話故事。
真的!
以前只能從文字中去想像,現在則確確實實見識到!
在喜丹卡露工坊,看見踏實,懂得生活,享受生活。



* * * * * * * 


若說創作的深度是來自生命的厚度,那生命的厚度必定是歷經多方的考驗和磨練所累積出來的結果。

在台東池上鄉的喜丹卡露工坊,就是這樣 1 個兼具阿美族文化傳承以及多元豐富的文化創作分享園地。而賦予工坊富饒生命力的主要靈魂推手,就是歷經人生多重考驗的主人馬躍(林泳輝)和巴奈(楊安潔)夫婦。

馬躍和巴奈都是阿美族人,分別來自長濱鄉長光部落和台東馬蘭部落。兩人在相識前都曾各自擁有輝煌的一片天地。馬躍曾是活躍於台北的知名服裝設計師,舉凡改良式旗袍、新娘禮服、戲劇服裝、薄紗蠟染的舞蹈服裝,樣樣精通。而來自運動世家的巴奈,曾是跆拳道國手,更為台灣贏得多面獎牌。

然而人生的道路上不會總是風光順遂。創作細胞活躍的馬躍,卻缺乏公司的經營管理概念,這一重摔就是揹負龐大的債務。巴奈則因自己的婚姻和健康接連發生狀況,因而決定帶著 3 個年幼孩子回到故鄉台東。

面對太陽,影子在後。無需畏懼,勇往直前
離開台北回到家鄉的馬躍,每天就坐在海邊釣魚,一坐就是 4 年。與其說是釣魚,不如說在思考。每天就這樣手裡握著釣杆,面向大海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 問神、問蒼天,突然想通了。甚麼都沒有了,既然都跌到了谷底,還能再跌到哪裡?

終於跨出步伐的馬躍,來到台東市,向雕刻藝術大師,卑南族頭目哈古(陳文生)請益。頭目從他人口中得知馬躍在台北時的風光背景以及現況,便告訴馬躍,「你有很厲害的漢人技術,但那不是你的文化。把你會的融入文化創作。把自己當作頭目,去做傳承,會很快樂的。」

哈古頭目的話就像是一盞智慧明燈,指引著正處於人生谷底的馬躍向上攀升。

馬躍在哈古頭目身上學到的不是刀法,而是態度。而態度真的可以決定 1 個人的高度。

即使貴為頭目,一樣放得下身段與相互扶持,端菜給臥病在床的老婆。看見這一幕,讓馬躍對於頭目深感敬佩,也讓自己懂得謙卑。

喜丹卡露工坊 - 文化傳承使者
馬躍和巴奈 2 人相遇在彼此人生最低潮時,相知相惜,份外珍惜。兩人也都視阿美族的文化傳承為使命。以兒子喜丹和卡露的名字為工坊命名,也是意在工坊做為原民文化和藝術傳承的基地。

2 人也聽從頭目的話,認真學習自己的文化,快樂傳承。不但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樂於教孩子的朋友。因為在相同的環境下一起學習成長,孩子的學習力也會更好。

擁有原住民族語言能力檢測的合格認證,也是社區部落大學講師的馬躍和巴奈,也會協助開班授課,指導社區的孩子傳統技藝、音樂、舞蹈和母語。

巴奈說,因為認識了自己的族文化之後,讓人變得更有自信。經過知識的洗禮和養成之後,不再對自己的文化感到自卑,而是感到強大的力量,繼續發展宣傳文化。



馬躍和巴奈 1 家人確實是身體力行,教學之外,也積極參與各樣原民文化活動或競賽。例如最近得獎的 1 項就是 104 年度全國原住民族語戲劇競賽家庭組第 1 名。事實上,透過這些活動參與,也可以更加提升自己的族語文化能力。

喜丹卡露工坊 藝術創作生活 築夢踏實
族語文化傳承之外,喜丹卡露工坊更是 1 處豐富多元的創作生活家。屋內屋外所見,都兼具阿美族的智慧以及環保的概念。例如屋子的主建材,原住民的檜木 - 苦楝樹,取其防蟲和不易斷裂的特性,佐以現代豹紋的設計元素,兼具視覺和功能性。另 1 主建材竹子,冬暖夏涼之外,碳化後還可防蟲。同樣可以防蟲且通風的,還有用月桃葉編織的窗簾。另外還有利用回收的木頭電線杆做成戶外的吧檯,鋪鐵軌的枕木作門框。而切割下來的竹子與木板的剩料,重新拼組後就是 1 張張獨創的桌子。屋外的 SA’SA(築夢台),則是熱情好客的阿美族和朋友分享的最佳空間。在喜丹卡露工坊,不僅見證到阿美族的生活智慧,也是創意可以將垃圾變黃金的最佳例子。

工坊創意總監馬躍,其創作理念是跟材料聊天,賦予其生命。即使剛硬也能軟化綻現柔順的一面,例如將湘繡融入鐵雕中,既創新也融合,這也是馬躍作品的創意特色,多方展現在馬躍的多樣專長中,包括服裝設計、空間設計、裝置藝術、染布,以及精緻又專業的木做實力,小至木雕大至整間民宿蓋屋子。如此精湛的手藝,連熟識的朋友都常常忍不住讚嘆道,「馬躍那麼大的身體,是如何可以做到那麼細緻的事!」


走過沒眠沒日到處接工程的日子,現在債務還清,可以更專心的做文化傳承和生活藝術創意的工作,同時也可以多陪伴孩子,好好生活。如同阿美族與生俱來的生活態度,打獵,採集,夠吃就好。同樣的,賺錢不需多,夠用就好。這種與大自然共生共存,與生俱來的生活態度,就是現代人所謂的環保,環境和身心都環保健康。


生命依舊是感恩

巴奈因為認識馬躍而激發出運動之外更多的潛能。跟著馬躍玩泥雕、木雕,喚起兒時的記憶,重新認識生活,也重拾生活歡樂。不時可以看到巴奈對馬躍才華的崇拜。馬躍則透露自己對於巴奈身為運動員的欽佩,因為能有機會將自己的體能逼到極限。而認識馬躍和巴奈的人,應該會很崇拜他們的文化生活智慧,欽佩他們堅持傳承的使命和越挫越勇的毅力,更會羨慕他們一家人的互動,齊心合作,其樂融融。


馬躍和巴奈沒有忘記,自己在跌倒時接受過很多人的幫助,所以也教導子女,在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幫助別人。生命依舊是感恩的。


工作坊的蠟染畫

非洲鼓三部合奏 (左起大山、卡露、喜丹)
馬躍的夜晚 爐火 爵士樂
阿美族盛宴
  

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曼芸民宿 --- 居遊池上撰文

【寫在前面】

對於總是嚮往,卻又裹足不前的人,我都會很想請他們去和曼芸民宿的女主人聊聊。我自己呢?如願拜訪了聊過了,就和自己所理解的一樣,但雙腳還是沒有行動...... 嗯,所有的問題都還是自己。我真的很喜歡「傾聽」這個概念,但願我真的聽得懂,且盡快 ^.^

* * * * * * * 

大多數遊客來到池上,朝聖過知名豆皮店之後就折返離開,鮮少人會沿著路往南繼續走到底,大約 130 公尺距離,步行時間約 2 分鐘,左手邊轉角處坐落著 1 棟屋子。是的,這靜謐角落的屋子就叫做「曼芸民宿」,鄰近大坡池、伯朗大道、杜園。從民宿的位置可以欣賞到 270 度的廣角視野,無論是池上的綠色、金色稻浪,或是陽光、雲海與海岸山脈共舞,皆一覽無遺。從民宿屋內的客廳向外望出,同樣享有 2 扇無敵大窗景,美景盡收眼底。無怪乎這是 1 個可以讓人發呆忘我,也可以是身心靈的休憩所。

傾聽 緣份
曼芸民宿的主人李旻樺,3 年前因為陪朋友前來池上參加春耕活動,從原本沒計畫的留宿,到透過民宿蔡老師和小美姊姊精采唯美的介紹而愛上池上;從 1 晚的歇息,變成 2 晚的停留。之後回到了工作崗位,依舊戀戀不忘,只好每個月往返桃園池上。最後也開始了思考,是否要辭去工作,移居池上?

早在 20 年前,也就是李旻樺的第 1 次池上造訪,是陪朋友回鄉尋找兒時記憶。結果朋友尋不著,自己也沒留下什麼深刻印象。沒想到事隔多年後再訪,在蔡老師和小美姊姊的詳細介紹下戀上了池上,也開啟了思索,轉換環境的可能。或許是人、事、時空都對了。這次,就長住了下來。

圓一個當(民宿)老闆的夢
本來只是想來長住半年。1 次親戚來池上旅遊,和曼芸民宿的前屋主聊天,聽其因為個人身體因素,有意想結束生意,賣掉房子。沒想到親戚一聽到,竟然毫不猶豫地立即決定接手買下。已在池上長住的李旻樺當然就是入住照顧屋子的最佳不二人選。

1 個人住大房子,空著 2 間房著實也可惜,想說或許可以和旅人一起分享。於是興起經營民宿的念頭。試著申請民宿執照,沒想到順利地獲得核准。既然申請通過了,就做吧。

發掘自我的無限潛能
雖然是現有的屋子,現成的房間,經營起民宿還是煞費了心思。由於當初屋主是以自住為考量,所以在民宿經營上,有很多需要重新思考和調整的地方,以提供客人進出使用上都可以更為便利和順心。

在池上,家家戶戶每個人幾乎都很習慣 DIY 自己動手做。從日常生活事、房子空間整理、乃至屋內屋外大小事,舉凡花草樹木修剪、水電修理等。

這對於習慣坐辦公室,生活大小事都可以花錢請人代勞的都市人而言,可是一大考驗。或許,科技越進步,潛力越退化。


李旻樺說,「自己是什麼都不會的人,甚而來連雜草都不會分。」


或許鄉下可以讓人發掘出自己的無限潛能,原來自己不是甚麼都不會的人。


剛開始,辛苦是一定的。李旻樺說,「現在會修花草,有點小自豪。因為在地人會誇獎鼓勵一下,直說請人來修還沒我的好看耶!」

從甚麼都不會,到現在很多事可以自己來。還有咖啡豆自己種、自己曬,民宿招牌自己做。甚至連第 1 次種花成功都能讓人充滿自信。在池上,潛能爆發,發現天賦,獲得讚美,或許是長期在都市的人所難以感受得到吧。


減法生活
都市人可能還無法想像,沒有百貨公司沒有賣場的日子要怎麼過。

在池上生活,李旻樺發現,原來生活可以很簡單。以前,凡是喜歡的就買,有沒有需要是其次。現在,物慾減少,物質需求降低。買東西前會先考慮其必要性與否,同時也可以減少製造垃圾。這就是李旻樺現在過的「減法生活」。

原來,孟母三遷不是沒有道理。環境真的會改變習慣,時間真的可以讓人思考。

慢活 樂活 快活
談話時總帶著淺淺笑容的李旻樺,在池上最享受的就是在地的人情味。喜歡和老人家聊天,看著老人家默默做,發自內心歡喜做。心境、環境都讓人開朗舒暢,自然而然也展現在外表。李旻樺剛辭去工作來到池上時,還是面黃肌瘦,可說是不成人形。現在看到她,每個人都會驚讚氣色非常好。

分享與自我成長
清新、乾淨,具有藝術風格的擺設,是最常聽到住客對曼芸民宿的讚賞。早上坐在庭院,眼收寬廣美景,嘴品民宿貼心準備的餐食,視覺味覺雙饗宴,此等悠哉清閒,夫復何求!來住曼芸的人,幾乎都很喜歡找民宿主人聊天。尤其很多喜愛木頭的朋友們,一看到民宿裡各樣木頭擺設、傢俱,話匣子自然而然地就打開了。此外,李旻樺也會傾聽客人的喜好,熱情地分享和介紹池上各處景點。喜歡靜悠的,就推薦大坡池,其晨昏、四季,各有風情。喜愛景點的,就介紹伯朗大道。秉持與池上人共享創造的經濟,也從不吝與客人分享池上的各樣美食,且多半是她個人親自品嚐過的心得。

自覺不健談的李旻樺認為,培養與人交流的能力是經營民宿以來最大的成長和收穫。

時間到了 對了 就出發
因為經營民宿,認識了各行各業各樣不同的人,聽客人說故事,就像是客人帶著你去旅行。有時聊到印度、尼泊爾,李旻樺彷彿掉入了很久很久以前在國外旅遊的時空記憶,神遊去了。原來,旅遊不是被遺忘了,只是很久沒有想起罷了。那麼,何時換自己出發並帶回故事與客人分享呢?

對於旅行沒有計畫的李旻樺來說,或許人生也沒有計畫,因為機會趕不上變化。時間到了,對了,就出發!

曼芸民宿望出山景

曼芸民宿望出山景


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賢情玉緻 --- 居遊池上撰文

【寫在前面】
一直覺得潘姊真的是傳奇,走在時代前端的開創者,這勇氣和膽識真的讓人由衷佩服。很幸運有機會和潘姊長聊,親耳聽潘姊述說一路走來的悲喜歡樂,即使大多都能在潘姊的著作《潘的心.語.情》中讀到,但聽故事的感覺多了些臨場感。至於書,則在回家的火車上閱讀,又是別有滋味。書中細膩的情感和文采讓人窺見潘姊的另一面。文字就是有這種魔力,即使和再好的朋友促膝長談,都可能沒有這番滋味。


* * * * * * * 

記得曾經在陽朔,乘著竹筏遊灕江時,看到有人坐在江邊的屋外看書,感覺好個閒情逸致。或許在池上的賢情玉緻,當你坐在民宿緊鄰田邊的庭院上,閱讀潘姐著作《潘的心.語.情》,騎單車路過的人也會羨慕你的清悠自在,而你自己則會因這景、這書、這情而感到更加幸福。

賢哥的退休夢 – 賢情玉緻
賢情玉緻一名取自男主人賢哥(林汶賢)與女主人潘姐(潘金玉) 2 人名字的結合,是賢哥和潘姐繼「潘的店」之後,又 1 個更大更完美的夢想民宿。

那年,在警界任職數十年的賢哥,心裡開始在思索著退休後的生活。看到大陸即將開放台灣觀光,想到屆時台灣的都市很有可能都會被擠爆,那麼台灣人在台灣還可以去哪裡呢?

下鄉!

賢哥和潘姐有感,科技越進步,人與人之間卻越疏離。但鄉下依舊保有人情味,也是人心所嚮往的地方。懷念、懷舊,在都會區找不到的童年和快樂,就到鄉下去找回。因此,潘姐和賢哥懷著返璞歸真的想法,開啟了經營民宿的願景,而這也正好是賢哥退休後所嚮往的工作。

賢情玉緻自 2008 年開始營運以來,始終以「真心」2 字對待每 1 位來訪的客人。賢哥認為,若是發自內心的真心、誠心誠意,就會像朋友一樣。不需刻意營造,也不會讓彼此為難。因為刻意,終究會累壞自己,而他人也會感到壓力。所以,何不自然、輕鬆,過生活。隨緣自在。放得開,放得下,放輕鬆。

就是如此自然豁達的人生觀,讓住在賢情玉緻的客人都像是在自己家裡一般感覺自在。

當自己的家
為了讓客人更自在,賢哥和潘姐 2 人並沒有和客人一起住在民宿裡,因為潘姐說,「家中無大人,客人更自在!」或許真的是這樣。就像老闆不在辦公室,員工更自在。不是不工作,而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做事,不會有突如其來的交辨事項或會議,所以更自在。

因此,客人在賢情玉緻不但可以舒服地度假,還可以圓 1 個夢幻別墅的主人夢。
客廳吧檯上有數款咖啡豆、電動磨豆機、手沖器材等,讓咖啡愛好者可以現磨現煮。喜歡喝茶的客人也有多款茶葉可以選擇。另也提供便利的三合一咖啡包和茶包。此外,還備有餅乾茶點。凡是只要看得到的都可以自行取用,總之,就當在自己的家。

如此舒服自在的地方,屢獲客人好評。甚而有客人給與 99 分高評,同時卻也忍不住地跟賢哥透漏這 1 分是少在哪裡。原來是房間沒有鐵窗,睡得不安心。

1 天池上人
謝謝客人的建議,但也堅持自己的理念。賢哥疑問,「防盜窗究竟是防盜?還是關鎖自己?」賢哥認為,少了鐵窗,心境可以更寬闊。重重防盜,關越緊,越小心,此地無銀三百兩,豈不是告訴別人,家有貴重物品?!

會來鄉下的人,就是喜歡或想體驗鄉下生活。所以,不妨就放寬心,讓自己當 1 天池上人。體驗在地人如何過生活,當然也包括遠離都市的鐵窗叢林,感受純樸的人情味、自然的美景,同時找回人與人之間的信賴感。

潘姐永遠的支柱 賢哥
賢情玉緻的夢想開端源自賢哥的退休夢,但家裡大小事,包括財務等都是潘姐在打理,尤其民宿開始動工的時候,賢哥還沒退休,前線的工程交涉或是監工大多是落在潘姐身上,而總是傾聽、安慰、默默守候的賢哥,就是潘姐精神和心理上最強大而溫暖的支柱。

回想民宿動工當時,潘姐因為不滿意客房的空間太小而要求重建。工程人員照著做,卻沒有告知可能會增加的經費。結果民宿才蓋到 2 樓,預算便已全部花完。當初賢哥的父親拿 200 萬讓夫妻倆買土地的時候就說過,自己只是退休的公務員,就只有這樣些錢,再多也沒了。當時正好快要過年,廠商紛紛來請款。不能欠過年,卻也不知還有哪裡可以借錢的潘姐,無助的 1 個人躲在興建中的民宿 2 樓平台哭泣。遍尋各地終於找到潘姐的賢哥,彷彿放下心中大石,而得知潘姐哭泣的來由,反而覺得沒事一般,儘管叫潘姐不要擔心。不久後,潘姐便收到了賢哥的哥哥、姊姊們匯來的錢,順利解決難關。原來是賢哥出面借錢,公公背書。賢哥的支柱以及家人溫暖的親情,一直是潘姐最感恩的幸福。

向來走在最前面的潘姐,無論是溫泉咖啡、大池豆皮豆漿鍋、初鹿鮮奶鍋、甚而是在咖啡店賣小火鍋,以至於先進、耗資龐大的賢情玉緻,每每都是創舉、是熱潮,更是媒體爭相報導。然而,創新總是冒險,通常不會有人看好,甚而唱衰。

不過,只要是潘姐的夢想,賢哥始終都會支持地說,「只要想做,就去做吧。」當然,潘姐的每個行動也不會是盲目和衝動,而是經過多番謹慎的評估。只要承擔得起後果,就去做。對於潘姐而言,夢想是生命的推進器,生活得更起勁。

從咖啡、餐飲、民宿到出書,潘姐的每 1 個夢想都逐一圓滿實現了。那麼,敢夢且勇往前行的潘姐下 1 步會是什麼呢?

潘姐常常跟來住宿的客人或長宿的旅人說,「我好羨慕你們喔,我也好想和你們一樣,到沒人認識的地方旅行,流浪,長住。」

或許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當大家都讚賞你的家鄉,來你的家鄉旅行、長住,而你卻夢想著要去認識他鄉!?

「什麼時候?」
「機會到了,就出發!」


賢情玉緻的吧檯,讓人有如居家的自在


Q 版的賢哥和潘姊,還有 doggy 哈囉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風之韻 --- 居遊池上撰文

【寫在前面】
朋友的朋友說這裡的咖啡不輸給隔壁的,所以好奇地走進試試。一看到侯姊煮咖啡的程序和細心,我就覺得應該沒問題。後來又聽侯姊說,咖啡口味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好壞。我很喜歡這概念。
聽侯姊講述自己的移居歷程、對食物的用心、勇於向學的人生觀,以及看見她對於客人、旅人、任何人的關心和付出,讓我很敬佩。也很開心自己有機會認識親切的侯姊夫婦 2 人 ^.^


* * * * * * * 

在陌生環境開啟新生活,本屬不易;對於退休年紀的人而言,遠離習慣的環境和朋友,更是困難;尤其還是從繁華的都市轉換到人口稀少的鄉下,更是憂心。即使是身為池上的媳婦,縱使逢年過節都會跟著老公回家鄉拜訪親友,1 年少說也不下 78 次。然而當老公正式說出退休後的歸鄉夢時,侯姐(侯玲珠) 1 時間還是抗拒的。畢竟短期的作客和長住的生活是天壤之別,無論是心態或環境適應。

但,侯姐終究還是圓了老公的回鄉夢,自己也開始了移居新生活。為了能夠開心過生活,勢必得先找到生活重心。

退休,圓夢的開端
由於自己愛喝咖啡,且老公家裡有種咖啡,所以賣咖啡的念頭就此燃起。沒想到在都市時曾經做過的夢,竟然會在池上圓夢。

然而,在鄉下只賣咖啡是不夠的。就算不是為了生計,沒有客人的咖啡蚊子館,生活還是沒有重心。因此,在因應客人的需求,開始買起了簡餐。

職場上擁有多年品管經驗的侯姐,在食材上同樣是嚴格把關。一定要是自己了解、放心的才賣,而且一定是現點現做。1 個客人就炒 1 份青菜,煎 1 顆蛋。偶爾遇到爐子才剛關火又進單,即使懊惱地嘴裡唸唸,唉呀,怎麼不一起來呢。 還是堅持現點現做,只因為自己愛吃現炒,將心比心,也要給客人最新鮮的美味。此外,侯姐還會細心觀察,照顧每 1 位客人的喜好,為挑食的客人特製專屬的口味。

簡餐之外,侯姐也有因應冬天準備的暖心暖胃甜品,紅豆湯圓。從紅豆到湯圓,食材都是自己了解而且可以掌握的,包括台灣紅豆。儘管比進口的紅豆熬煮時間更長,價錢也更高,但為了支持台灣紅豆,還是堅持使用。湯圓的部分,原本只是想要在純白之外增添些許繽紛,但又拒絕化學色素,於是研發出用紅蘿蔔做湯圓,好吃又營養。

即使咖啡從本來夢想的開端變成店裡的配角,侯姐對於每 1 杯咖啡還是都很用心地沖煮,而且每次為客人煮咖啡時,一定會留 1 小口給自己,如此才會知道客人喝的是什麼味道。侯姐說,客人如果不喜歡你煮的咖啡,你不能生氣。因為不是客人的錯,只是不合口味。
這個道理似乎也同樣適合用在侯姐的身上。看到侯姐煮咖啡時的專注和每個小細節的照顧,就算不合口味,也很難生侯姐的氣。

從職場退休到餐飲創業新鮮人,謙遜的侯姐說,因為沒有做餐飲的經驗,所以不訂高價。因為「風之韻」不只是要賣給遊客,更是要讓在地人吃得起。池上也有很多外地來工作的上班族或是替代役,隻身在外,樣樣都是開銷。侯姐希望可以照顧到這些出外人,就算沒有高薪,也能享用高品質的健康餐飲。

錢之外,賺更多
風之韻成立於 2015 7 月。侯姐從當初移居前的抗拒,新住民的猶疑,到現在因為風之韻而「賺到」很多朋友,很多在地朋友,更有遊客回到池上還特地來找侯姐寒暄。此外,還有意想不到地「賺到」有品質的生活。

就像侯姐的老公所說,「回來是為了生活,賺多少都是多的紅利。」

沒客人的時候,侯姐就休息,尤其喜歡和鄰居一起坐在長桌前,喝著下午茶,面對著火車站前的大街,看人,感覺好愜意。

而鄉下特有的人情味,見到人就打招呼,道早安,道晚安,也讓侯姐覺得很窩心。現在偶爾上台北看子女,反而不習慣了都市步調。尤其不再習慣仰賴機車代步後,可以好好享受漫步的樂趣。

內在哲學
移居池上 1 年多來,侯姐說,物慾降低了。也沒再做指甲、頭髮,沒買衣服。原來,生活的品質不在外表,而是內在。

侯姐總是說,盡幾分力,收幾分心。不只是餐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是,就像照鏡子一樣。

侯姐的生活哲學是,有機會學,盡量學。學起來就是你的,別人搶不走。果真是,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侯姐以前在職場時,就常利用下班之餘到處學習有興趣的課。現在到了池上,即便鄰近鄉鎮都沒有相關課程可以上,為了可以持續進修,每周不辭辛勞,搭火車往返花蓮救國團進修烹飪和咖啡課。目前已很習慣池上生活的侯姐,最大的期盼是,池上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有更多教學資源。


侯姊夫婦 2 人。

暖心暖胃的紅豆湯圓。



咖啡附餅乾,一解鄉愁。




看報 看人 烤太陽 皆適宜。

喝咖啡 看人來人往 愜意午后。